近期正是草原蘑菇采摘季
这些野生菌类虽然美味
但极有可能含有有毒物质
锡林郭勒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示
谨防野生蘑菇中毒

一、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蘑菇?
目前,我们单从外形上很难辨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即便是专业人员也无法做到,也没有简单易行、快速有效的方法来识别蘑菇是否有毒。不盲目采食野生蘑菇才是预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的关键。
二、主要中毒类型有哪些?
胃肠炎型:吃下0.5小时到6个小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休克、昏迷、急性肾衰竭。主要有红菇属、乳菇属、口蘑属、枝瑚菌属、牛肝菌属、粉褶菌属、蘑菇属等。
溶血型:误食会出现胃肠炎症状,并出现黄疸,血尿、急性贫血、肝脾肿大等,可引起急性肾脏损害。多为鹿花蕈、褐鹿花蕈、赭鹿花蕈等。
神经精神型:吃下1个小时到6个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患者可能会狂笑,手舞足蹈,看见平时看不到的东西如看见小矮人在乱跑等精神错觉,严重者出现谵妄、抽搐、昏迷等症状。主要由毒蝇伞、豹斑毒伞、光盖伞等引起。
肝损伤型:开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慢慢出现肝损伤转氮酶升高。此型中毒最为严重,毒素为剧毒,主要有毒成分为毒肽类和毒伞肽类。如抢救不及时,死亡率极高。多存在于鹅膏菌属、褐鳞小伞蕈及秋生盔孢伞蕈等。
日光性皮炎型:误食这类毒蘑菇可使人体细胞对日光敏感性增高,凡日光照射部位均出现皮炎,如红肿、火烤样发烧及针刺般疼痛。这类毒蘑菇主要是叶状耳盘菌,又称猪嘴菌。
三、食用野生菌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没有吃过的尽量不吃,不认识的尽量不吃,没有把握的尽量不吃。
野生菌应炒熟炒透后再吃,最好每次只食用一种野生菌,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
吃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四、发生中毒怎么办?
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及时前往医院治疗。并告诉接诊医生自己进食野生菌的种类、时间、地点和同餐者;
在等待救治时,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帮助中毒者催吐、导泻:如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筷子、手指、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咽部,帮助呕吐。腹泻较轻微的可少量服用泻剂。催吐后,最好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脱水导致休克;
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来源:锡林郭勒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