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近期患者多了不止一倍,女性占80%!卫健委发布指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9 14:14:00    

大家最近睡眠如何?

有没有人和小编一样

受失眠困扰......

其实是有原因的!

3月5日,农历二月初六

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

在惊蛰时节,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和雨水的增多,自然界万物开始复苏。人体内的阳气也随之升发,气血运行逐渐加快,身体机能越来越活跃。然而,由于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且病毒和细菌在此时期较为活跃,因此,中医认为,人体易受外邪侵袭,引发各种疾病。

此外,惊蛰时节不少人开始出现春困、失眠、烦躁、头晕、焦虑、易怒等各种不适症状。最近不少医生都觉察到,类似患者明显增多。

患者明显增多

有人甚至出现幻觉

近日,59岁的施阿姨因失眠来到金山亭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诊室。她说自己几乎整宿无法入睡,还伴随着夜尿频繁、头晕乏力等症状,时常感到烦躁不安,于是便想找中医来调理身体。

为了帮助施阿姨改善睡眠质量,中医治疗师为其进行了穴位埋针,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中医认为,春天阳气生发,肝气也随之旺盛。如果肝气郁结或肝火上炎,就容易导致失眠、多梦。因此,养肝成为调理失眠的关键。

医生建议,

市民可以从饮食搭配、情志疏导、

适度运动及针灸、艾灸、

芳香疗法等方面进行调治。

亭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科长 李迪:

“可以用中药代茶饮,比如说陈皮、酸枣仁、菊花这些来中药泡水喝,晚上还可以泡脚;在吃饭方面,我们可以多吃一些养肝的食物,比如说小米、百合、莲子这类养肝养心的食物;在中医方面治疗方面,我们有针灸、推拿、耳穴来配合失眠的诊疗。”

无独有偶

在杭州临平区中医院

医生也表示

这段时间来看失眠问题的病人

比平时多了1倍不止

其中女性同胞占了80%

除了普通的失眠症状

严重患者甚至可能出现幻觉

中医上,这些症状统称为情志病,也就是平时说的精神类疾病,如果情志不畅,会导致肝气郁滞,引起失眠。

女病人小红(化名)今年40岁左右,因工作和家庭压力大,进入春天以来,她晚上睡觉不踏实,还经常遇到“奇怪的事”。

小红有时半夜感到胸闷气短,好像千斤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噩梦缠身,吓得她后半夜睡不着觉。有时梦里感觉有千万只虫子在身上爬,刺刺得好像在咬身上的皮肤,搞得她痛苦不堪。小红觉得自己是遇到“鬼压床”了。

白天工作忙,加上夜间又睡眠不足,于是,小红出现了月经不调、口干口苦、口腔溃疡等情况。就诊时,小红神经衰弱严重,面色暗黄。

医生给她开了2周左右的汤药调理,小红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夜间苏醒次数减少,白天精神好转,心情也逐渐开朗起来。

惊蛰万物苏,百病易出

需防“惊蛰病”

春天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

惊蛰时期更是如此

如容易出现头身困重、乏力嗜睡、

痰湿气滞、脘腹胀满、

食欲不振等春困湿重症状

除此之外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

要格外警惕这几种病

呼吸道及流行性疾病

01

惊蛰时节气温回升,温暖的气候条件让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昆虫慢慢苏醒,同时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也开始活跃起来,再加上早春气温多变,因此,春季也是很多疫病流行的季节,老人儿童等体弱群体更是高发人群。

心脑血管疾病

02

春季气温不稳定,气压变化大且气候较干燥,体内的血液粘稠度会增高,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再加上血管收缩时间相对延长,导致了一些人,尤其是老年人,因为血管硬化而难以适应温度变化,从而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关节性疾病

03

惊蛰后虽然天气渐暖但常有"倒春寒",中老年人若过早减衣或在早晚寒冷时外出锻炼,极易受风寒侵袭,有风湿、关节疼痛病史的患者更要注意保暖。一些爱美的年轻人过早穿上单衣薄裤,也容易遭受寒冷袭击后出现局部关节麻木、酸痛、行动受限等症状。

近期,云南省卫健委也特意发出了

春季中医养生指南↓↓

01

起居养生

早睡早起:春季应顺应阳气升发的特点,建议晚上10点至11点入睡,早上6点至7点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养肝血、提升精神。

多晒太阳:春季阳光温和,适当晒太阳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增强骨骼健康,同时提升阳气,保持良好情绪。

注意保暖:春季气温变化大,需遵循“春捂”原则,尤其是颈部、腹部和脚部,避免受寒。穿衣可采用“下厚上薄”的方式。

02

饮食养生

少酸增甘:春季宜减少酸味食物(如柠檬、山楂)的摄入,增加甘味食物(如大枣、山药、莲子)的比重,以调和脾胃、促进阳气升发。

润燥防寒:春季气候干燥,可多吃藕、马蹄等润燥食物;脾胃虚寒者可搭配小米粥或南瓜粥以护脾。

健脾祛湿:春季湿气较重,建议多吃山药、薏苡仁、春笋、豆芽等健脾祛湿的食物。

03

运动养生

选择舒缓运动:春季适合进行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舒缓的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阳气耗散。

运动时间:建议在日出后进行锻炼,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避免受凉。

梳头养生:每天早晨梳头100-200下,可疏通头部经络,促进阳气升发。

04

情绪养生

保持愉悦心情:春季肝气旺盛,情绪波动容易影响肝脏功能。建议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避免过度压抑或愤怒。

疏肝解郁:可饮用“三花茶”(玳玳花、玫瑰花、白梅花)或用玫瑰花、菊花泡水,有助于疏肝理气,缓解情绪。

情绪宣泄:多与亲友交流,参与户外活动,及时释放压力。

05

防病保健

预防感冒:春季是流感高发期,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外出时可佩戴口罩。

防过敏:春季花粉、柳絮较多,过敏体质者应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和眼镜。

泡脚调理:睡前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阳虚者可加入艾叶、红花,关节痛者可选用花椒、桂枝。

综合:新闻坊、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来源: YNTV2都市条形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