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璐)今天(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介绍了我国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方面取得的新突破、新进展。
严建兵说,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首次突破了1.4万亿斤,人均占有粮食超过了500公斤,这个数字超过了公认的国际粮食安全线400公斤。这对于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而言,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解决国家粮食安全一是要藏粮于地,二是要藏粮于技。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整体实力步入了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创新的贡献率也超过了63%,其中离不开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贡献。
近年来,人民对肉蛋奶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就是如何保障饲料粮的供给。传统上饲料粮主要以玉米作为能量源,豆粕作为蛋白源。去年我国进口了1.05亿吨大豆,其中绝大部分用作畜禽的蛋白饲料,如果要完全替代1亿吨大豆的进口,我国需要新增7亿至8亿亩耕地。
严建兵说,过去几年,他和团队一直在思考,能否把提高玉米中的蛋白含量作为一个目标,让玉米既当能量源又当蛋白罐,实现一物两用,“过去几年,我们已经培育了多个蛋白质含量超过10%的品种,并且推广了一千多万亩。”他说,去年我国玉米总产2.9亿吨,如果蛋白含量每提高1%,就相当于新增了290万吨的蛋白。如果这些蛋白都被有效利用,就相当于我们少进口700万至800万吨的大豆。他和团队还在为每一个1%努力,希望为国家粮食安全做一点贡献。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