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青岛自贸片区举办能源贸易企业集成审批服务政策宣讲会,片区30余家企业代表参加会议。今年以来,青岛自贸片区聚焦能源贸易企业准入准营的痛点难点,创新推出“审批集成化服务模式”,系统梳理企业从设立到运营全链条事项清单,通过跨部门分工协作、流程再造与联动协同,形成高效集成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企业便利化水平,为能源自贸港建设注入新动能。

青岛自贸片区城市风貌。孙进涛 摄
分类导办优化审批流程
能源及大宗贸易涉及商品种类多、货值高,且易受国际国内形势因素影响,波动大、变化快,企业在办理准入准营过程中,涉及的审批部门和环节相对较多,部分企业存在不知“该不该办、找谁办、如何办”的困惑。针对上述情况,青岛自贸片区推行分类导办服务,根据经营范围与主营业务,按是否需要办理许可进行梳理,对无需办理许可的企业,直接通过“青岛市企业开办智能一体化平台”实现7部门8项审批“一网通办”;对需办理许可的企业,按照“预判堵点、提前告知”和“引导直观化、流程透明化”原则,根据其前后置许可类型,分别梳理形成集成审批“明白纸”及流程图,为企业指导最佳办理顺序,并提供全流程指引帮办服务,助力能源贸易企业早日落地运营。
针对能源及大宗商品贸易资金规模大、流动性强、监管要求高等特点,前期,为有效把控风险,对涉及办理前置许可的能源贸易企业,需经过许可部门先行受理、产业部门综合评估、部门间信息反馈、区分类别办理等多个审批流程。同时,此类企业开办时,需先在工商登记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再到涉及许可的部门办理前置许可,而后再到工商登记部门添加许可事项,繁琐的流程客观上降低了企业准入准营的便利度。
面对这些堵点,青岛自贸片区全面开展流程再造、压缩环节、取消评估、推行承诺、设置专窗,将设立、许可、变更“三合一”集成办理,实现能源贸易企业经营范围“无感变更”,准入准营“一窗通办”。
一站式平台推进“审管协同”
今年5月,青岛自贸片区正式启用“能源自贸港”一站式服务载体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配套完善的专业商务办公楼宇和运营空间。平台总面积2万平方米,采用“管委会+驻区职能部门+专业运营公司”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可容纳不少于500家企业入驻办公。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平台配套设置了海关、海事、税务、律所、金融、保险、供应链等专业服务项目,可提供政策辅导、合规指引、产业资讯等全方位支持,逐步培育服务生态,打造能源及大宗商品贸易产业集聚区和资源配置枢纽。同时,鉴于无仓储纯贸易企业不涉及危化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片区全面实行无仓储危化品许可“经营地址承诺制”,破解危化品经营许可办理瓶颈。
此外,青岛自贸片区还构建“产业牵头+审批集成+多部门协同”机制,依托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政策联动、信息联动和载体联动,推动审批与监管无缝衔接。同步探索“数据穿透监管+会员制服务”模式,引入律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商业银行等对企业进行合规把控,借助专业资质背书,破解开票难题,推进精准有效监管,营造更健康、更稳健、可持续的良性发展环境。
下一步,青岛自贸片区将密切关注能源及大宗商品贸易产业发展动态,跟踪调研企业需求,充分发挥自贸区的先行先试优势,凸显政策、港口以及产业优势,全面、深度、精准赋能企业,构建能源及大宗商品贸易服务新生态,为能源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深度融合铺设“快车道”,助力能源及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能级跃升。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郭念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