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这些诱惑,你警惕了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3 08:55:00    

“高回报、零风险”的投资邀请

“轻松致富、月入过万”的工作推荐

这些看似诱人的“机会”背后

很可能藏着经济犯罪的陷阱


让我们一起

认清陷阱

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01






以“虚拟货币”“区块链”为名义的非法集资骗局



典型案例


2019年,一批不法分子利用境外服务器设立了一个被称为“通某银行”的投资平台,李某等人以此为依托在多地开展宣讲会对此平台进行宣传,声称该平台可以存储比特币、以太币等主流“虚拟货币”,可以做到随存随取、不设锁仓。他们还承诺在这个平台上持币可获得日息千分之一至千分之八的高额回报,推荐投资人还可获得返利。


宣传中这些诱人的卖点吸引了许多想要一夜暴富的投资者参与投资。结果到了同年6月,该平台的虚拟货币已无法提取。同年7月,储户的虚拟货币被强制转化。此后,该平台关闭并无法登录。据统计,该项目共吸收59人资金,总计人民币1500万元以上。


后经审理查明,被告人李某以投资虚拟货币为名,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扰乱金融秩序,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最终法院判决被告人李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风险提示

  • 此类打着“区块链”“虚拟货币”幌子的所谓“金融创新”,虽然听起来很前卫,但其实是彻头彻尾利用“区块链”等时髦概念作幌子实施的“庞氏骗局”,骗取受害者财产。
  • 幻想一夜暴富,终至血本无归!“承诺高额回报”是非法投资犯罪分子常用的宣传点,普通投资者务必要加强自身风险防范意识,树立理性投资理念,意识到虚拟货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蕴含着巨大风险,自觉远离这类非法金融活动。
  • 发现以“虚拟货币”“区块链”为名义的非法集资线索时,可及时保存线索并举报。



02






以“培训”为名义的诈骗局



典型案例


刚毕业的李某在求职期间,收到面试通过的邮件。但经过进一步了解得知,面试通过后需要参加公司的岗前培训,且培训费需自费,培训后入职将获得高薪。李某表示自己无钱支付,该公司负责人告诉他,他可以通过贷款支付,并强调这些都为规范流程,是会签订协议的。


个别用人单位以保证就业作为诱饵,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或直接收取培训费用。培训结束后,相关机构或用人单位往往难以兑现承诺,毕业生可能会面临身负高额借贷或投入高价培训费用,又没有实现就业的不利局。



风险提示

  • 毕业生要增强辨别意识、看中介机构或企业是否合规合法且经营正常,看其经营范围是否包含培训内容,慎重签署贷款协议或含有贷款内容的培训协议,注意保留相关材料。一旦发现被骗,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




经济犯罪手段层出不穷

但万变不离其宗

都是利用人们的贪欲侥幸心理

请广大群众擦亮眼睛

提高警惕

避免上当受骗

保护好财产安全

如果发现可疑情况

要及时拨打110报警!



来源 | 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深圳经侦、临沂公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