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航天产业生态如何逐步完善?中国宇航学会在海南找到答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21:03:00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海南,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长久以来以旅游业最为出名,如今正因商业航天这一战略新兴产业吸引着全球的关注。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海南省在商业航天发展方面具备显著优势。低纬度有利于卫星发射,可节省燃料并增加有效载荷,得益于此,文昌航天发射场成为我国航天发射的重要基地之一。此外,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推进,为海南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海南位于低纬度地区,靠近赤道,这使得火箭发射时能够利用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而节省燃料并提高运载能力。我国其他主要发射场如酒泉、太原和西昌等都位于较高纬度地区,无法享受到低纬度带来的自然优势。”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海南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暖湿润,不存在极寒天气,为火箭发射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气象条件,减少因天气原因导致发射延迟或取消,确保发射任务按计划顺利进行。

商业航天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已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2024年,中国宇航学会组建的“科创中国”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科技服务团(以下简称“服务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怀揣着推动商业航天卫星批量生产、促进航天技术成果转化的使命,为海南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进驻海南以来,服务团迅速开展工作,全面深入地调研当地航天产业的现状与需求。”服务团工作人员告诉封面新闻记者,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科研院校以及企业的密切沟通与合作,他们详细了解了海南商业航天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瓶颈、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服务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推动商业航天卫星批量生产方面,我们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海南当地企业提升生产能力和效率。组织专家团队对企业进行技术指导,优化生产流程,建立标准化的生产体系。”服务团工作人员向封面新闻记者介绍到,在文昌国际航天城,助力多家企业建立了现代化的卫星生产工厂,实现了卫星从设计、制造到测试的全流程本地化生产。“这些企业在服务团的帮助下,逐步具备了卫星批量生产的能力,为我国商业航天卫星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如何实现航天技术成果转化?是服务团工作的另一重点。通过深入挖掘航天领域的先进技术,结合海南的产业特色和市场需求,服务团推动航天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海洋领域,我们利用航天遥感技术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为海洋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农业领域,借助航天育种技术培育出优良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服务团工作人员介绍,在旅游领域,通过航天科普教育活动,开发特色航天旅游产品,丰富海南的旅游产业内涵。这些航天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不仅为海南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为改善民生、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海南有良好的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基础,未来我们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从人才培养、产学研协同、技术转化应用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助力商业航天产业实现更快发展。”服务团负责人告诉封面新闻记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