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记者 栗园园

学员们在专家指导下,学习如何对茶叶产品进行鉴评。记者栗园园摄
阳春三月,茶树上嫩芽舒展,又到一年春茶季。此时,四川部分茶区已掀起采茶高潮,我市低海拔地区也陆续进入采茶时间。
3月4日,永川区茶山竹海,几十名川渝茶产业从业者如约从綦江、秀山、酉阳、万州以及四川宜宾、泸州等地赶来,再次齐聚重庆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科研基地。
采茶、制茶、茶叶鉴评、茶园管理,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市茶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的骨干专家们将通过理论、实操两种模式,免费为学员们进行茶叶生产全流程环节的技术培训。
像这样的培训,我市已坚持开展了7年。学员逐渐从几十人增加至两百余人,影响力从重庆辐射到四川,吸引许多人跨越几百公里前来,这场培训有何吸引力?
“正是春茶生产的时候,学了马上回去就能用上!”“两天的培训‘短平快’,既学到了东西,又不耽误春茶生产!”说起这场培训,学员们这样“点赞”。
而这也正是这场培训能够经久不衰、辐射川渝的关键。
市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市农科院茶研所所长吴全说,作为科研工作者也是技术服务者,往往春茶生产季会面临科研工作与技术服务的两难局面。
“春茶生产,也是科研工作关键期,错过就要耽误一年。”吴全说,所以以前很多春茶技术培训都放在生产季结束后举办。
“但其实效果并不好,生产结束了再来培训,到第二年再用时记忆不深刻。”吴全说,所以近年来专家们也在思考如何把培训办好,帮助从业人员提升技术水平,助力茶产业转型升级。
2019年春茶技术培训时,变化发生了。市农科院茶研所在确保科研工作开展的同时,协调了一批骨干技术人员,在春茶生产季开始前就组织开展了技术培训会。
“反响很不错,学员学完就能用到生产上,‘现炒现卖’,遇到问题还可以再跟专家沟通。”市农科院茶研所研究员钟应富说,这场培训就在茶产业生产、经营者中传开了。近年来,通过川渝茶产业之间的互动交流,也被许多四川从业者知晓。
目前,这场培训根据川渝两个集中采茶期共举办两期,每期为期一周,两天一个班次,每年累计培训学员200余人。
除了常规的生产、加工技术外,专家还会将最新研究成果、技术向学员们分享,比如今年的培训中,就特别传授了新的杀青技术和揉捻设备。
“原来我们机器揉捻都是定频,现在可以增加一个变频器,实现变频揉捻,茶叶不容易断。”钟应富说,变频器投入成本仅几百元,可将正茶率提升5%,一般来说,企业生产一天就能赚回成本,不少学员都非常感兴趣。
如何做好茶园病虫害管理、如何通过学习手工制茶提升对机器制茶环节把控、如何评价生产出的茶叶产品……虽然只有短短两天时间,培训的内容却十分丰富。西大茶叶有限公司副总李太平说:“我们主要是做茶叶加工,这次来就想学习一下生产环节的内容,便于更好把控原料品质。”
吴全说,虽然培训课程很短暂,但培训结束后,各位专家还会深入各个茶园开展针对性服务,“学员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跟专家再请教,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推动我们茶产业加快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