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湖南群众体育的名片上,不只有足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0 17:32:00    

□陈得之(湖南工业大学)

9月7日,2025年“厂BA”全国篮球邀请赛正式拉开战幕。这是该项赛事首次举办全国性邀请赛,这不仅标志着株洲“厂BA”品牌实现从地方热土到全国舞台的精彩跃升,更以篮球为媒,为“制造名城”注入了澎湃的体育动能与崭新的时代活力。

株洲“厂BA”一直是湖南群众体育赛事的领头羊。作为全国首个以工业城市命名的群众篮球赛事,仅创办三年便入选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三大球’”精品案例,与贵州“村超”齐名。

“厂BA”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工业文化与体育精神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其一,深厚的工业基因奠定了赛事文化根基。株洲作为老工业基地,拥有浓厚的“厂矿篮球”传统。以工厂、企业为参赛主体,既彰显了工人阶级的体育风采,也延续了株洲特有的体育文化血脉。这种基于地域文化和产业特色的赛事定位,使“厂BA”从一开始就拥有了独特的身份认同和文化魅力。

其二,纯粹的公益性保障了群众参与度。全程赛事不收门票,直接排队进场的做法,甚至走在了“湘超”前面。这种零门槛的参与方式,真正体现了“人民体育为人民”的宗旨,打破了观赛的经济壁垒,确保了赛事的广泛参与性和社会公益性。

其三,专业化运营提升了赛事品质。从VAR回放系统的使用到现场MC与观众的互动,从稳定的参赛队伍到专业的赛事组织,“厂BA”在保持群众性的同时,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

而“厂BA”的创新不止于赛事本身。组委会创新性增设的“厂BA”社区篮球联赛,包括成人组和U12青少年组比赛,将赛事延伸到基层社区,让篮球运动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每周一至周四晚的44场精彩对决,不仅点燃了基层社区的运动热情,更构建了从普及到提高的完整篮球生态。特别是U12青少年组的设置,体现了赛事组织者的远见卓识——群众体育不仅要服务当下,更要培育未来。这一举措与“湘超”肩负的重建湖南足球青训系统的使命不谋而合。两者都在探索同一条路径:通过群众性赛事发现人才、培养兴趣、夯实基础,为湖南职业体育的未来积蓄力量。

面对湖南职业体育发展滞后的现实,“厂BA”和“湘超”代表了一种自下而上的突破尝试。群众性赛事的蓬勃发展,正在为湖南职业体育的未来提供另一种可能。

群众性赛事的核心是参与感与归属感。只有当观众从“围观者”变为“深度参与者”,才能真正建立起与球队和赛事的情感羁绊。这种情感连接是职业体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心理基础。有了真感情,再有政策、资金、人才等“东风”相助,拉出一支有着浓郁地域特色的职业球队,并非遥不可及。

没有人不希望以自己家乡名字冠名的职业球队能够站上全国顶级职业联赛的舞台,甚至捧起冠军奖杯。在外人看来,这样的梦想对湖南体育而言或许有些遥远,但当我们看到“厂BA”的如火如荼、“湘超”的方兴未艾,就没有理由不对湖南体育的未来抱有期待。群众体育的核心是“群众”,动力是“参与”,灵魂是“文化”。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广泛的社会参与和独特的文化认同,湖南体育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这不仅是一种期待,更是一种正在发生的现实。

在湖南群众体育的名片上,确实不只有足球。这里有篮球的激情、有群众的智慧、有文化的传承、有未来的希望。这是一张多彩的名片,记录着湖南体育的现在,也预示着湖南体育的未来。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