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这场闽台文创活动在宁德霞浦擦出“新火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0:14:00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4月5日讯(记者 叶雨欣 通讯员 连进喜)4月1日至2日,闽台服饰非遗技艺融入两岸文创创作助力乡村振兴探索与实践研究活动在宁德霞浦县举办。活动由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闽江学院党委统战部及乡村振兴研究院等主办,由霞浦县乡村振兴特聘服务团陈栩团队具体负责,旨在融合闽台丰富非遗资源,通过开放视野与专业知识,探索如何将非遗与乡村文创深度融合。

参与者走进霞浦县溪南镇半月里村、崇儒畲族乡上水村等畲族村落进行实地调研。在畲族民间博物馆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霞浦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雷其松详细讲解了畲族婚俗文化的独特内涵,省级畲族服饰非遗传承人兰昌玉现场演示了刺绣技艺的精细手法,而斗笠编织技艺传承人吴孙存则展示了花斗笠的编织过程。学员们按照导师分组安排,结合调研成果构思文创方案。福建农林大学学生陈宇昆表示,“通过系统学习畲族传统工艺技巧,特别是了解畲族纹样在现代文创中的创新应用,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有很大启发。”

“台湾专家不仅让我们能够学习高山族民族服饰的工艺技巧,还为我们提供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的创新思路,为我们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宝贵参考。”漳州市华安高山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罗丽珠说。在崇儒畲族乡乡建乡创馆,各小组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优化文创方案,展示设计成果,导师现场点评并评选出优秀方案。

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副教授、霞浦县乡村振兴特聘服务团团长陈栩表示,此次活动通过引入台湾专家与国际设计资源,将霞浦的畲族非遗技艺融入文创的设计与制作当中来,让传统的非遗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台湾政治大学民族语系博士郑涵则高度评价学员的创造力:“他们将畲族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出富有创意的文化产品,为非遗文化的创新传承探索了新路径。”

来源:海峡导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