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滑1.1%,其中,1-4月同比增长1.4%,5月则中断上行趋势,同比下滑9.1%。统计局方面指出,投资收益等短期因素的上年同期基数较高,下拉1-5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1.7个百分点。此外,分析普遍认为,此前发布的5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3%,反映出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跌,特别是房地产市场需求偏弱带来较大影响,同时5月工业生产增速边际放缓,这些都对工业企业利润形成约束。

从大类行业利润占比来看,1-5月份,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其他家用电力器具制造、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01.5%、31.2%、20.7%。显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效应明显。
另外,1-5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7.2%,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2.4个百分点,明显支撑规模以上工业利润。这与本周发布的制造业PMI数据有所呼应,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PMI分别为51.4%、50.9%,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显示出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造业需求旺盛,而这也成为外商投资的关键考量因素。

从出口方面看,以高端制造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也正推动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优化,代表高附加值和高技术的集成电路、汽车、通用机械设备等出口增长明显。同时,中国对东盟、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出口依赖日益上升。巴克莱在本周发布的下半年中国经济展望中表示,中国开拓更稳定的多元化海外市场,这一趋势是支撑中国出口韧性的关键结构性因素。
不过,下半年美国的关税政策以及中美经贸磋商进展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依旧不容忽视。从中长期看,中国出口增速将逐步回落,预计或降至2%-3%。

在消费端,巴克莱在下半年中国经济展望中表示,2025年以来中国消费表现向好,这得益于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带动家电、通讯设备、文具和家具等品类的销售增长。此外,汽车销量的持续复苏也超出预期,这一趋势有望在下半年延续;服务消费方面,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领域的升级型需求将持续释放,成为消费增长的新引擎。不过,中国还没有完全从以供给侧为中心转向以消费为中心,以消费带动增长还需要挖掘更多潜力。

中国银行研究院本周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受外部冲击、房地产市场再度转弱等因素影响,二季度整体经济景气度有所回落,预计GDP增长5.3%左右。展望下半年,中国出口增速或转负,物价持续低水平运行,需求疲软问题仍然突出,下半年增速将低于上半年,三、四季度GDP分别增长5%、4.6%左右,全年预计增长5%左右。

近日,中国也分别明晰了下半年的重要政策走向。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的2025年第二季度例会强调,“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主要思路,会议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央行并没有直接提及“适时降准降息”。对此,分析普遍认为,这是因为5月已经降准降息,目前处于政策效应观察期,短期内再次降准降息的紧迫性有所降低。
不过,也有分析强调,降准降息政策不会就此停止。下半年经济增长面临调整压力,一揽子货币政策有望在三季度推出,宽松力度可能超预期,预计降息20-30BP,降准幅度则可能达到50BP。

下一阶段,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指出,“用好用足存量政策,加力实施增量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会议特别提出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做好"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业内人士对后续政策抱持期待,预计央行下半年还将围绕科技、消费、外贸、楼市、股市等领域,继续创设或者优化现有政策工具。

除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在稳增长中同样扮演关键角色。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近日明晰了下半年财政政策的重点工作。根据中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提交的相关报告,财政部门将“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其中首要的工作是加快政策落地,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尽早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等,支持做好“两重”“两新”等工作,推动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惠民生等政策早见效、多见效。

财政政策支持民生是下半年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的另一大重点。中国财政部表示,“要加大对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支持,落实好教育、养老、医疗、优抚、生育等方面的补助政策,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通过改善民生打开内需增长新空间。”分析人士预计,下半年的增量政策主要包括补短板、促就业、保基本、稳信心。

来源:中国深度财经
编辑:刘静